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祀田牌記

本件文物祀田牌記為一方石碑,碑面落款時間為道光12(1832)年距今約180餘年,石碑於嘉義北門城外民宅後院出土,為一方每行約有30字共12行的碑刻,內容反映宗族五房成員集資購買田業作為香煙祀田的議約行為。 祀田緣起於祭田,為臺灣特殊的社會現象,是以祭祀祖先為目的所設立之獨立財產,淵源於宋代時之「祭田」。現代社會以祭祀公業為其法律權利之定義,移民來臺後宗族的成員基於族親感情聯絡、救濟以及祭祀祖先之需要,往往會留下一筆土地或物業,由後裔共同持有,並輪流管理,以每年的租金或利息收益,作為掃墓與祭祖或書業課田等等的經費。 這方石碑右下角斷裂但部分內容仍在,似乎較早遭到破壞,碑面雖然目前三分之二字面不清楚較模糊,但仍有三分之一有判讀的機會,就現狀來看仍可能解出三分之二的字面內容。 這方石碑對照嘉義縣城歷史發展的軌跡,道光年間確實是最為關鍵的時間,除了二方捐題城工碑記(道光16年)、捐題義倉碑記(道光16年)顯示出為了修築嘉義城官民之間頻繁而密切的社會往來現象;民間部分亦有幾方重要碑記反映這個階段嘉義地方社會的發展。例如: 「騎虎王廟祀業碑記」落款年代為道光11(1831)年12月,騎虎王廟位於嘉義市北邊的民雄鄉(嘉義縣民雄鄉中樂村保安宮)係於嘉慶年間由庄眾捐資建立廟宇,建廟剩餘的錢乃存放累積生息,幾年之後,以蓄積的錢買田三宗,年收祀租157石,作為祭祀公款,祀契三宗,輪流檢收,為恐日後有人貪念,特立碑記,以垂永遠。碑文詳細記載田地購買日期、賣方以及田地四至,這些田地分別購於嘉慶24(1819)年 11月、道光1年12月和道光10(1830)年4月,多座落於嘉義市北方甘蔗崙和大莆林街(大林)附近。 「陳仁祖香燈祀業碑記」年代為道光21(1841)年2月座落民雄鄉豐收村好收路39號,陳氏家祠此碑文係陳氏族人趁重脩改造宗祠時,將宗祠財產之田地、界址、租額 等細目勒石為碑,以垂不朽。碑文中詳細記載五筆田地的購買日期、賣方、四至以及租額。 「嚴禁北厲壇僧民私相借貸胎典廟園碑記」這方石碑位於民權路北極殿地藏庵,在空間上最為接近本件文物的位置。這方嚴禁僧民私私相借貸胎典廟園示告碑記落款於道光元(1821)年 由嘉義縣正堂於道光元年4月28日給發雲霄厝莊。係官府依據城內美街董事楊大茂陳情而頒立。公議將廟中所有物業顯明界限四址,欲條列稟陳示禁,毋許僧、民複行私相典借,稍裕僧食,以杜侵占,而垂永遠。並檢廟園出息及捐金各姓名單一紙到縣,將緣由、四至、租額等題捐於石碑之上。 雖然目前對碑面文字的解讀仍無法確定其指涉的相關宗族以及田業確切的座落,但就目前出土的各方石碑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現象,這方石碑確實潛藏著有待發掘的歷史事跡,值得後續深入解讀。 目前文字解讀狀況: 祀田牌記 ⊡⊡⊡⊡⊡⊡⊡⊡⊡⊡⊡⊡⊡⊡⊡⊡⊡⊡⊡⊡⊡三房水清四房嘉音五房廣智 ⊡⊡⊡⊡⊡⊡⊡⊡⊡⊡⊡⊡⊡⊡⊡⊡⊡⊡⊡⊡⊡⊡⊡⊡⊡⊡⊡開墾田園一宗 ⊡⊡⊡⊡⊡⊡⊡⊡⊡⊡⊡⊡⊡⊡⊡⊡⊡⊡⊡⊡⊡⊡⊡⊡⊡⊡水園西南俱至溝 ⊡⊡⊡⊡⊡⊡⊡⊡⊡⊡⊡⊡⊡⊡⊡⊡⊡⊡⊡⊡⊡⊡⊡⊡⊡⊡⊡仔⊡東⊡⊡⊡ ⊡⊡⊡⊡⊡⊡⊡⊡⊡⊡⊡⊡⊡⊡⊡⊡⊡⊡⊡⊡⊡⊡⊡⊡⊡⊡⊡⊡⊡⊡⊡⊡⊡ ⊡⊡⊡⊡⊡⊡⊡⊡⊡⊡⊡⊡⊡⊡⊡⊡⊡⊡⊡⊡⊡⊡⊡⊡⊡⊡⊡⊡⊡⊡⊡⊡⊡ ⊡⊡⊡⊡⊡⊡⊡⊡⊡⊡⊡⊡⊡⊡⊡⊡⊡⊡⊡⊡⊡⊡⊡⊡⊡⊡⊡⊡⊡⊡⊡⊡⊡ 力種谷三石三斗正今開⊡⊡⊡⊡⊡⊡⊡⊡⊡⊡⊡⊡⊡⊡⊡⊡水田北至埤墘 ⊡⊡將田契⊡⊡⊡⊡⊡⊡⊡⊡⊡⊡⊡⊡⊡⊡⊡⊡⊡⊡⊡⊡⊡瘖愚不一⊡⊡ ⊡⊡立石碑以垂永遠自⊡⊡⊡⊡⊡⊡⊡⊡⊡⊡⊡⊡⊡⊡⊡⊡諸公⊡將門⊡ 收租上祀祖先下和宗族不⊡⊡⊡⊡⊡⊡⊡⊡⊡⊡⊡⊡⊡⊡⊡⊡⊡輪流⊡⊡ 冀以教香祀無歸絕嗣⊡⊡⊡⊡⊡⊡⊡⊡⊡⊡⊡⊡⊡⊡⊡⊡⊡⊡行典厝倘⊡ ⊡永昌⊡將祀田界址大小⊡⊡⊡⊡⊡⊡⊡⊡⊡⊡⊡⊡⊡⊡⊡⊡流煙祀罔⊡ 道光十二年正月⊡⊡⊡⊡⊡⊡⊡⊡⊡⊡⊡穀旦仝立石碑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832/12/01~1832/12/3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