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型印相箱

1. 本件根據捐贈者涂寬裕先生描述,採集自臺南市康樂街南北照相館,為照片印相箱(或稱印樣箱)。該店老東家於日治時期在日本攝影師開設之寫真館擔任學徒,二戰後居住於臺灣的日僑被迫返回日本,日籍攝影師父將寫真館帶不走的攝影暗房器材留在臺灣,戰後由臺灣徒弟繼續接手照相館之營運,因此該店中保留部分當時所留下的暗房器材。此物推測可能為日本時代日籍攝影師父所留之物,並於戰後持續使用,電器部分可能後來有重新修繕與改良。 2. 印相箱外型為正方形木箱,以厚度約0.7cm之夾板以鐵釘釘合而成,表裡內外無塗漆。箱內底有5個燈泡,並有白、綠二色電線串連至開關。箱內左右兩側壁板各有2條木溝槽,主要用來固定遮光用的玻璃板,玻璃板可視印相曝光需要上下調整高度,或插入不同顏色的玻璃板或壓克力板,以調整需要的曝光效果(本件附有1片)。箱頂無蓋,頂面開一長方形窗口,並有一透明玻璃板作為放置底片與相紙的作業平台。箱頂左側邊有一電氣閘刀式開關,可控制箱內之燈泡明暗。木箱前方木板可開啟一小片,方便使用者將手伸入箱中調整玻璃板或壓克力板及更換燈泡。 3. 印相箱為早期照相館或沖印店必備的工具,一般多用來取代使用放大機曝光、調焦的麻煩,將底片直接覆蓋在相紙上,即可達成1:1的接觸印樣(contact print)。通常多用於沖洗4X5吋、120mm或135mm膠捲底片黑白樣張或是1-2吋的大頭照。由於多半是攝影師自行設計製造,非市售正規沖印器材,因此文獻上鮮少有此類工具的紀錄。其使用方式在暗房中將底片與相紙依序疊放在木箱上方玻璃板上(通常會另外附一個上蓋,用以幫助相紙與底片緊密接觸),然後開啟電燈泡的電源開關,進行曝光讀秒,讀秒完成後關閉電源,即可進行相紙顯影沖洗。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