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搪瓷大型洗相盤

1. 本件根據捐贈者描述,採集自臺南市康樂街南北照相館,為照片印相箱(或稱印樣箱)。該店老東家於日治時期在日本攝影師開設之寫真館擔任學徒,二戰後居住於臺灣的日僑被迫返回日本,日籍攝影師父將寫真館帶不走的攝影暗房器材留在臺灣,戰後由臺灣徒弟繼續接手照相館之營運,因此該店中保留部分當時所留下的暗房器材。此物推測可能為日本時代日籍攝影師父所留之物,並於戰後持續使用,主要用來沖洗大尺寸的相片。 2. 本件洗相盤外形呈長方形,長66公分,寬85公分,高7.5公分,四角成圓角轉。基底材為鐵,表面塗佈琺瑯(或稱搪瓷、瓷釉),內底及內壁為白色琺瑯,外側與底部塗綠色琺瑯。 3. 搪瓷器皿主要流行於19世紀至二戰前的歐美社會,在塑膠尚未出現普及的年代,金屬仍為生活器皿主要材質,由於金屬容易鏽蝕,因此在表面塗佈琺瑯,不僅可形成保護膜,亦有光滑潔淨感,因此廣泛應用於廚具、餐具、甚至醫療器材等鍋碗瓢盆器皿。攝影暗房器材因顯影、定影等化學藥劑多為強酸、強鹼性藥水,陶瓷器皿雖可抗酸鹼,但笨重易碎,因此金屬器皿多塗佈琺瑯,增加其耐用性。美國柯達伊士曼公司亦於1930年代生產此種琺瑯材質洗相盤(多為白底藍邊帶流口之淺盤),本件可能為日本生產仿效歐美之相似材質產品。由於琺瑯老化後容易產生龜裂,底層金屬容易字龜裂縫開始生鏽,本件內底有多處小範圍的膠帶修補痕跡,為先前使用者為防止裂紋擴大加以修復,以便繼續使用。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