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往事舊夢》

1.謝招治《往事舊夢》,又名阿嬤梳頭,直幅、水墨畫,繪於2006年(丙戍年),畫作上右上角落款蓋印題字為「往事舊夢、丙戍秋月招治寫」。 2.繪者自撰圖說為: 「小時候每天早上阿嬷在梳頭的時候,我都很喜歡坐在她身旁看她梳頭。 她的梳妝台上有一個小鏡子斜靠在牆,前面擺了一小塊白粉,臺語叫它"新竹碰粉"。桌上有兩把和現在不太一樣的梳子:一支竹子作的,有分左右兩排齒,一邊比較密、另一邊比較疏。還有一把比較大的是黑色牛角梳子,齒的間隔比較寬長,一邊型狀有一點彎曲。還有一碗粘柴(臺語),是一種有粘性的樹刨出來的薄木片,用一碗水泡一下就會釋出黏液來,可以拿來當髮膠用。 阿嬷將睡了一晩散亂的頭髮解開放下來,然後將頭髮由兩邊耳際到頭頂上為分界線,把前半部的頭髮往前放下,再把後半部的頭髮梳齊,用紅絲線紮緊在後腦勺的中央部位。紅絲線的兩頭拉到下巴綁緊固定之後,將一支筷子放在頭頂分界線上,再將前半部頭髮蓋在筷子上往後梳齊,和下半束的頭髮收在一起,再將紅絲線從下巴解開,把兩束頭髮綁在一起,再將整束的頭髮扭成一長條,在紅絲線周圍繞幾個圈圈。髮尾藏在下面收尾,再用幾支髮夾固定作一個髮髻,有的還要用一個髮網套起來以免被風吹亂。她將頭頂上的筷子抽出來把前半部的頭髮梳下來,把兩側比較長的頭髮蓋住兩邊耳朵,梳齊後再用刷子沾粘柴水刷在頭髮上,亮亮的才算完成了梳頭髮的工作。再來的就是用手沾白粉往臉上擦一擦,(老人家很保守,不敢用紅粉胭脂)抹勻就大功告成了。」 3.本件曾於2011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二」、臺北市社教館「一隻彩筆畫當年」、2012年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記憶」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家庭故事」系列。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2006~2006, 年代描述: 丙戍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