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解決教室荒》

1.謝招治《解決教室荒》,直幅、水墨畫,繪於2011年,畫作上右下角有「一○○年謝招治 」落款蓋印。 2.繪者自撰圖說為: 「臺灣光復後學校恢復開學,因戰爭期間的空襲,部分學校被炸毀,學生回來無教室可用,鬧起教室荒。政府就臨時借用廟宇,或利用學校走廊和樹下來上課,學生自己帶小板凳來學校上課。國民小學還分一、二、三、四部制輪流上課,只有六年級才讀全天。 當時政府財政困難,臺北市黃啟瑞市長以最經濟的方法,陸續蓋了五百三十四間教室(這個數目差不多等於光復以來十二年,臺北市歷任市長所建教室的總和),解決了教室荒的問題。從此才恢復四、五、六年級都可以全天上課,只有一、二。三年級還在實行二部制。」 3.本件曾於2012年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記憶」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光復後的臺灣」系列。 4.畫稿第21冊「民國99-100年招治故畫草稿」有本畫之手稿,畫稿中的創作年代記錄為2011年5月完圖。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2011~201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