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臺灣光復後的基隆港》

1.謝招治《臺灣光復後的基隆港》,橫幅、水墨畫,畫作上無落款蓋印。 2.繪者自撰圖說為: 「臺灣光復初期,大陸帆船紛紛駛進基隆港來,要和臺灣人作生意。當時的臺灣因為戰爭剛結束,物資缺乏好長一段時間了,大家都急需要添購一些日常用品。當基隆港來了不少大陸的船,有許多大陸物品可以買的消息傳來臺北時,大家心裡有一點好奇,想看看大陸的船帶來了什麼東西?由於我們也急需要買一些東西,我和鄰居的好姊妹們相約,搭火車一起去基隆港看看,結果一出了火車站,看到基隆港被嚇了一跳,因為它和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了。 上次我和大姐去基隆,是為要送她去搭隔天的船到廣東找伯父。因為是戰時,所以晚上有燈火管制,街上黑漆漆的,沒有人出來走動。早上看到的港灣也只有一、兩艘軍艦,和幾艘小船,還有一艘大姐要乘坐的商船而已,白天商店也沒有開門,因為沒有東西可賣。 這一次可不一樣了,港灣裡停滿了大陸帆船,街上人來人往,商店也都開門做生意,好不熱鬧喔!我們逛逛每一家商店,大家選自己需要的物品購買,我只買一塊棉布衣料就回家了。」 3.本件曾於2011年臺北市社教館「一筆彩筆畫當年」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光復後的臺灣」系列。 4.推測畫作年代為2005-2011年之間,為繪者於2005年開始學習水墨,至2011年臺北市社教館「一筆彩筆畫當年」特展9月展出之前所繪。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2005~201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