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選戰後援部隊》

1.謝招治《選戰後援部隊》,橫幅、水彩畫,繪於1999年,畫作上右下角有「謝招治 1999」之落款字樣,繪者自撰圖說為: 「臺灣光復後,政府實施地方自治,由百姓自己來選市長、市議員。當時的候選人都得靠動員自己的親戚朋友來助選,如張貼宣傳品,挨家挨戶拜票等。因為一般市民都沒有電話,要聯絡事情都要靠雙腿,都是騎腳踏車來跑遍選區催票。我二舅選臺北市長時,大家庭的外婆家除了老人和小孩以外,全部總動員來幫忙,女人家一早做完家事後,背著嬰孩帶著小孩,就有一隊娘子軍趕去競選總部準備茶水和煮三餐、宵夜,給辛苦的助選員吃,二舅靠著全家族內外親戚、朋友同心協力的幫忙,就順利當選了。不像現在通訊、交通和宣傳都很方便,只要有錢,一通電話叫餐盒、礦泉水就送來了,現代人實在太幸福了。」 2.畫作描繪繪者二舅黃啟瑞參選省轄市臺北市市長第3屆(第6任)選舉時,全家總動員,女性們就在競選總部準備料理,隨時提供給辛苦的助選人員用餐使用。黃啟瑞於1957年當選,先後擔任臺北市第6、7任二任的臺北市長。 3.本件曾於2010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2011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之二」、2012年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記憶」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光復後的臺灣」系列,刊印於《招治阿嬤的故事畫與話:光陰的故事》第32頁。 4.畫稿第25冊有本畫之手稿。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99~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