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躲防空洞》

1.謝招治《躲防空洞》,橫幅、水彩畫,繪於1999年9月10日,畫作上右下角有藍色原子筆書寫「1999.9.10」創作日期,繪者自撰圖說為: 「戰時美國飛機每天都會按時飛來臺灣偵察或轟炸,在臺北都是中午或半夜來空襲。一聽到空襲警報,大家就趕緊抓起平常準備好的重要物品,躲進防空洞裡避難。那時政府規定,每一家都要在自己家附近找空地挖防空洞來避難。由於我家和鄰居都找不到空地,政府就叫當時擔任區長的房東,開放他家的後花園給他的房客(也是他的區民)做防空洞。大家就把圍牆推倒,自己找適當的位置開挖,防空洞就挖在花園的假山上。我們先挖個洞,把四周用木板隔起來,並留一個進出口,然後在上面蓋上木板當屋頂,再用泥土覆蓋上去就完成了。結果假山旁有水池,我們防空洞挖的比水池深,當半夜敵機來空襲時,摸黑躲進去才知道裡面都是水,坐在裡面的木板椅子上,雙腳泡在污濁的水裡等待警報的解除。 那個美麗的花園被挖得面目全非,想必區長當時一定很心痛,現在想起來非常感激他的無私,讓我們在非常時期有個避難之所。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真讓人敬佩。」 2.本件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戰時生活」系列。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99/09/10~1999/09/1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