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謝招治《閹雞》

跟謝招治《閹雞》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謝招治《閹雞》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謝招治《閹雞》有關的相片,第2張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謝招治《閹雞》

1.謝招治《閹雞》,橫幅、水彩畫,繪於1998年9月2日,畫作上右下角有「謝招治 1998.」之落款字樣,以及藍色原子筆書寫「1998.9.2」等字,繪者自撰圖說為: 「小時候家裡都有養雞,但是那時候根本沒有像現在這麼方便,有調配好的雞飼料可以買,都是利用吃剩的飯菜來餵雞。 等雞養到成中雞還未發情前,就會請閹雞的人來把公雞閹割,閹過的雞長的快又大,肉質又細又好吃。閹雞的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他沿街吹着小笛子來招攬生意。現在有人稱閹雞為「太監雞」,現在市面上已經很難買得到了,真是可惜。」 2.畫作描繪農業社會時代,一般家庭當小公雞養1、2斤重(約2個月左右)時,會請閹雞師傅到家裡將小公雞的睪丸去勢的景象,那時閹雞是一個專門技術的行業,一般以家傳為多。畫作中圍觀的小女孩即是繪者本人,比例上與其他人相較明顯的小,閹雞師傅如同巨人一般,二者對應,小女孩真的是「小」孩。 3.本件曾於2010年博仁綜合醫院「光陰的故事」、臺北市社教館「光陰的故事」等處展覽過,被家屬整理畫作,歸類為「生活習俗」系列,刊印於《招治阿嬤的故事畫與話:光陰的故事》第56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日期
準確日期: 1998/09/02~1998/09/02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地名
製造地: 臺北市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