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同治8年城守營竹塹隆恩息庄交付佃人莊三收單

收單是清代臺灣民間社會使用繳租完成後業主發給佃人的領收單。這是同治8年(1869),由臺灣城守營隆恩息庄發給佃人莊三納租完成的收單。 值得注意的是,收單上出現有「管理城守營竹塹隆恩息庄租務記」的印記。凡是以清代在臺綠營為隆恩業戶者,以隆恩租補貼部隊給養之用的土地均稱為隆恩田,以隆恩田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聚落則稱隆恩庄、隆恩息庄。竹塹的隆恩息庄的產生是乾隆年間,竹塹北城外樹林頭庄泉州府同安縣人王世傑子孫因分管大租權發生糾紛,訴諸於官府,經數年仍無法解決,最後將爭端的大租權賣給臺灣府城城守營,自此土地歸官收管,而更名為「隆恩息庄」(相關記載見鄭鵬雲、曾逢辰,《新竹縣志初稿》)。隆恩息庄對清代新竹拓墾史跟土地租佃關係的研究,是一個具重要代表性的研究案例。 王家賣給官府的土地,主要是在頭前溪以南一帶的土地,往南延伸到客雅溪。之後城守營憑著官營的優勢,土地一路擴充到鹽港溪北岸一帶。莊三極可能客雅庄莊家人,客雅庄大致是在今新竹市北區客雅里一帶。另外,從收單的文字及相關資料的合併查考可知,莊三是繳租給城守營竹塹隆恩息庄租務的把總鄭飛熊。(整理撰寫:石文誠、胡佳君)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同治8年(186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