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半身簑衣

1.本件簑衣為上半身簑衣,用曬乾的棕櫚葉片及以棕毛撚成的細線縫製而成,形如披肩斗篷,下擺纖維自然下垂成圓弧狀,領口有棕櫚纖維撚成的棕繩供穿戴時固定。 2.為昔日農人穿的傳統雨衣,分為連身式及兩件式,兩件式上衣設計如斗蓬,便於工作時揮動手臂,下截部分似裙,長度及膝。穿著後可達防風、防雨和防曬的功能。 3.簑衣是早期東南亞農村一種廣泛使用的雨具。多由棕櫚纖維或以禾本科植物如葭菼或莎草的藁製作,亦稱「蓑衣」或「棕簑」,現在大部分地區已經以塑膠雨衣取代其功能。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95~1970, 年代描述: 日治時代雲林斗南的石龜溪街的蓑衣業興盛,直到1970年代化纖產品的出現而沒落,作為年代推估依據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