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綺文居王氏校辨蒙塾監本四子書《大學中庸》

此書籍為捐贈者吳界元先生父親生前所留下,據捐贈者描述是父親生前閱讀的書籍,至於書籍購買來源則不得而知。此書為中式線裝版印書籍,書本封面得知此書為四子書大學中庸,於清代光緒乙未年間所印製,由綺文居王竹坪校辨。此書籍外表多處破損,有明顯使用痕跡,但書本裝幀結構穩定,惟底頁有脫落的現象。 四子書又簡稱為四書,是指《大學》《中庸》《倫語》《孟子》,又這四書主要源自早期儒家四個主要代表性人物曾參、子思、孔子與孟子,所以又稱為四子書。清代臺灣的童蒙讀本主要都來自泉州,福州廈門三地,書藉封面印有綺文居王氏校辨,從福建省情資料庫中提到,清代泉州有輔仁堂、郁文堂、聚德堂及綺文居等十餘家書坊,確定此書籍由泉州傳入臺灣的童蒙讀本。泉州於明代就有雕版業,更於清代達到興盛,清中葉後泉州田庵、淮口、後坂3個村雕版工就有300多人,當時以輔仁堂的藏版最多其次就是綺文居與郁文堂,後來綺文居又分設珠玉樓,因此在封面才又有"泉州珠玉林藏版"的字眼出現,間接證實此書籍為清末所印製。 蒙學,就是所謂的啟蒙之學,私學的一種,是中國封建時代對小學年齡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學校,教授的內容主要有識字、寫字、倫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四書》以及《蒼頡篇》、《千家詩》等等,但由於從《仁德鄉志》中教育志中並無提到明清時代仁德設有蒙學,只有廣設社學及官設書院,所以此書本應該不是為當地蒙學所用。 目前於國內只有臺灣大學圖書館也有相同書名之藏書一本列為珍善本,本館並無同樣藏品,本書可反應當時先民遷臺的教育文化背景,故建議以2A級藏品蒐藏。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