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灰綠絲質緹花大襟女背心

1. 此種服裝衍生自清代的「緊身」,又稱為「馬甲」或「坎肩」,在清代婦女服飾中,立領、無袖的合身衣,根據《釋名·釋衣服》記載:其最初形式為其一當胸,其一當背,故名裲襠---今俗名「背心」。起初多作兵服或內裝,到了清代中期,已由兩片、圓領發展成美觀時髦的外衣,有單層或夾裡的形式,秋天大都為雙層褂袷,開襟方式有大襟、對襟、琵琶襟和一字襟,清朝時期領子為立領,後期常見為圓領(無領)造型、無袖(袖孔寬大),冬衣者為雙層有裡或夾裡鋪棉。 2. 此件背心為雙層結構,表布為灰綠色絲質緹花緞布,內裡用藍綠色棉布製作,右大襟鑲緄黑色布料,外層再綴縫細窄的牙子,領緣先以黑色布料包緄,再將立領綴縫上去,這種領子的製作方法是方便日後衣領可以拆卸置換(因為衣領是較容易髒污的部分)。衣服上綴縫八對直布扣,扣絆長而細窄,極為精緻,在二十世紀初期婦女上衣已少有刺繡裝飾,但是以布扣變化最為裝飾這逐漸變多,此件服飾的直布扣即有為此服裝增加妝點的作用。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