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件是日本廣播電臺出版明治神宮的七五三節,為雙面印刷的明信片,一面是印刷彩色照片,一面為單色印刷之明信片書寫格式。彩色照片為直式版面,照片主題為明治神宮的七五三節,照片中,2名穿著正式和服的女童看著鏡頭留下全身照片,2位女童手上皆拿著千歲飴,為七五三節時食用以祈求長壽的一種糖果。女童背後的建築為明治神宮,神宮殿前聚集同樣為慶祝七五三節而穿著西式正裝或傳統盛裝服飾前來參拜的人群。照片右下角有「Radio Japan」字樣。明信片背面印有「Radio Japan」、「Tokyo Japan」、「Post Card」等文字,左下角並印有照片主題名稱和簡介,如下:「明治神宮の七五三」、「”Shichi-go-san”Festival at the Meiji Shrine, an annual function on November 15 when girls reaching the ages of 3 and 7, and boys, 5, pay homage to the shrines.」。 2.七五三節是日本傳統節日,農曆11月期間,日本的父母會帶著兒女到神社參拜,祈求子女健康成長。「七五三」指的是7歲、5歲、和3歲的孩童,日本傳統上此3個年齡小孩會分別舉辦成長儀式,分別是:3歲舉行「髪置きの儀」、5歲舉行「袴着の儀」、7歲舉行「紐解の儀」。 3.明治神宮位於日本東京澀谷區代代木御園町,是日本每年新年首次參拜人數第一的神社,神宮主祀之神如其名,為祭祀明治天皇與昭憲皇太后的神社。明治45年(1912)明治天皇駕崩,為追思天皇,政府規劃創建祭祀明治天皇的神社。由於明治天皇的陵寢位在京都府伏見區,東京市民期望能將神社建於東京市,政府便於大正9年(1920)興建神社於現址。建造明治神宮的同時,政府亦致力投入神宮的造林計畫,於神宮旁栽種來自全國各地奉獻的樹木,總計有10萬餘棵。在建築方面,明治神宮以全國數一數二大規模的木製鳥居最為人所知。其中位在南參道與北參道交會口的第二鳥居為日本最大的木造明神鳥居,初代鳥居使用來自臺灣阿里山樹齡1200年的檜木建造,但1966年遭雷擊損壞,重建的第二代鳥居使用之木材為臺灣丹大山1500年樹齡的檜木,於1975年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