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紀念獎牌

1. 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紀念獎牌為壓鑄法製成,呈扁平的方形,上邊呈圓弧狀,雙面,厚度略厚,獎牌上方有一馬蹄形孔洞,應可作為穿繩吊掛之用。獎牌以浮雕、陽刻技法為主。獎牌正反面皆有多處磨損和刮痕,並有大片的髒污。獎牌正面除主要浮雕圖案外,剔地,留下周圍一圈邊框裝飾。圖案主要為一左手持寶杵、頭後有頭光與火焰紋,雙腿大步邁開男子。左側有太陽閃耀,另一側則雕刻出風起雲湧般的圖騰。正面右下角浮雕四字,由右至左為:「韋馱天菩」,畫面中所表現的主角。獎牌背面除陽刻數行筆劃細緻的文字之外,下方雕刻出操場跑道的完整樣貌。文字上至下書寫:「第十三回關東學生陸上競技對抗選手權大會」、「昭和六年九月廿六 廿七日」、「明治神宮外苑競技場」、「關東學生陸上競技聯盟」,以及一陰刻的羅馬數字「II」。獎牌清楚表明賽事所舉辦的時間與地點。 2. 本件作品由張昭平先生捐贈張星賢先生的體育文物,而本件作品對張星賢先生有密切的關聯和回憶。張星賢自臺中商業學校畢業後,便一直想考早稻田大學。直到承蒙楊肇嘉先生贊助後,才放心備考並順利考上早稻田大學。而關東選手權大會便是張星賢首次以早大學生的身份出席的運動賽事。韋馱天菩在日本是「快速」的象徵,以此作為田徑賽事的象徵圖案十分有意義。金屬制獎牌為大量製造之產品,壓鑄法的模具可重複使用,製作過程快,且厚度、尺寸掌握度高。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昭和六年即1931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