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米穀部電信略語

1.本物件為米穀部電信略語表,於昭和7年(1932)4月1日改正,上面有日文與中文,分成常用字部份、平口及各地、參謀之部、強語之部、若語之部、見込之部、事件之部、應答之部、照會之部、要語之部、同斷等分類,推測應為用語的不同所分。本張上還有「期米界の參謀」字樣,應該與米穀市場有關。右邊則有一些注意事項及地址,地點位於大阪。紅色部分為略語,黑色部分則為日常用語,以此作為電報上的用詞。物件本身犯黃嚴重,並有大片汙漬,中間稍有破損。 2.希臘哲學家塔勒斯發現用絲綢、法蘭絨摩擦琥珀會有吸引輕小物體的特性,此摩擦產生靜電源自電荷感應,帶負電荷的物體與帶正電荷的物體會感受到吸引力的作用,若是兩個電荷極性相同則會互相排斥。1792年英國人格雷(Stephen Gray)發現靜電可經導體(電線)傳導。利用這種特性,可以將電的信號轉換成信息的0或1傳送出去,為電報的基本原理。基本上,近距離採用直流電發送電報,線路拉線最初用單線式,利用大地做迴路。後來考量兩端大地電位差的影響,採雙線式以減少雜訊干擾。技術上,電報電路有單工制(包括單流、雙流作業)及雙工制。採全雙工作業時,同一線路兩端可同時收發而不互相干擾。距離超過30公里時,改採用載波電報,或附掛語音以上的音頻電報方式,電路的設計則以頻率分割(FDM)或時間分割(TDM)來劃分。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32/04/01~1932/04/01, 年代描述: 1932年(昭和7年)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大阪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