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氏宗祠蒸籠2

1.大圓形竹蒸籠組,共一組三件,包括一件頂蓋、一件包邊隔板、一件籠身,整體皆以竹片、竹篾和藤篾相互構組製成。蒸籠頂蓋周身邊壁以薄竹片多層繞圍成圓筒狀,平削接合,下部口緣與邊壁接合處皆打洞以藤篾穿繞加固;頂部則以壓三挑三斜紋編成圓拱形,略為透氣,中間以藤篾繞編出一個提耳;底緣處為子母口的設計,以便能與籠身緊密扣合;因經久使用與年代久遠,有明顯變形與破損狀況。 包邊隔板蓋周身邊壁以薄竹片多層繞圍成圓筒狀,打洞以藤篾穿繞加固;底部以竹篾採壓二挑二四角孔編,並以較粗竹條平行插紮在底部以增加承重力,加上藤篾穿繞加固;左右兩側各有一繞編出的提耳;下部口緣處為子母口的設計,以便能與籠身緊密扣合。籠身周身邊壁以薄竹片多層繞圍成圓筒狀,平削接合,上下口緣與邊壁接合處皆打洞以藤篾穿繞加固;左右兩側各有一穿孔繞編出的提耳;底部以竹篾採壓二挑二四角孔編,並以較粗竹條平行插紮在底部以增加承重力,加上藤篾穿繞加固;口緣處為子母口的設計,以便能與隔板或頂蓋緊密扣合。 2.蒸籠為傳統蒸煮的食具,由於層蓋間蓋密合度佳、材質輕巧天然能夠吸收多餘水蒸氣,並且保持食物適當的含水量,蒸煮後的食物帶有木竹片的天然香味,相當普遍使用於過去台灣農業社會的一般家庭。使用時在燒水的鍋上,依照食物的多寡調整蒸籠層數,讓蒸氣通過蒸籠底板的孔隙來蒸熱、蒸熟食物。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9~192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