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製響陀螺

1.本物件應是舊時木製陀螺的變異,為專門用來聽響聲而做的「響陀」。其外觀為竹片製,呈圓筒狀,沒有任何裝飾,總長度約10公分左右。其與基本陀螺型制最大的不同在於,陀身中空有洞,為扁長橢圓形,且上下有柄,上柄可以用來纏繞繩子用於抽轉。該響陀並附有綁製於木片上的細麻繩,主要是將木片抵住洞口,並用力將木片從洞口抽出,以此使陀螺飛轉。 2.臺灣以木製陀螺為主,多為個人自製而成,民國30年代開始出現響螺,響螺一但旋轉,陀身的洞將會發出嗚嗚聲,而陀螺轉越快,聲音將會越大聲,本文物種響螺,過去為竹片製,後期則改為塑膠製。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