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麵粉袋兒童開襠褲

在臺灣麵粉袋是二戰後1950~1965美援年代的產物,1950年代美國援助臺灣棉花、麵粉等物資,棉花成為我國紡織廠之原料,麵粉援助民生食用,麵粉袋成為臺灣人民內衣、家常服的布料來源,因為麵粉袋的材質是天然純棉,是百分百的「純白」美國棉,當時人們稱它為「卡動(臺式日語,指コットン棉花)。 因為純棉的麵粉袋,通風乾爽沒有悶熱的問題,因此被用來製作成此件兒童的開襠褲,褲頭車縫鬆緊帶以方便穿脫,褲襠下方做開口方便幼童便溺,開口處以脇布條緄邊方式處理,整件褲子以縫紉機車縫,褲身上可以看見中美合作和雙方國旗圖案,以及公司中、英文名稱等字樣。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45~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