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瓷罐口部殘件

1.白瓷罐(安平壺)口部殘件。平口,方唇,口部較厚實,口徑大小適中,短頸,斜方肩,是典型的「安平壺」特徵。灰白胎,內外施釉,釉色淡青。 2.「安平壺」的製作地,推測為邵武窯等中國福建窯址,除了往臺灣輸出外,亦曾到達越南、印尼、泰國、日本等地方,分布廣闊。然而,安平壺本身並非是外銷瓷,而是作為貿易品的外裝容器而飄洋過海流散於世間。在臺南出土的安平壺,曾被西拉雅族作為祭器使用,奉之為神靈,或裝水或裝酒,端看是否為祭祀時間。此外,著名的宜蘭淇武蘭遺址則可見到安平壺作為陪葬品的使用功能。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明末清初(十七世紀)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中國福建邵武窯製造、臺南安平安億橋出土採集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