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平壺

1. 安平壺,白釉瓷罐,平口,方唇,短頸內縮,圓弧肩,器肩下折,器肩以下作弧形下收至器底,底徑與口徑相等。薄胎,器肩至腹部可見拉胚的痕跡,器腹上方約四分之一處可見接合痕跡,下方約四分之一處有一圈明顯裂痕及破損缺口。器內外施灰白色釉,器口與器肩略帶粉橘色。 2. 安平壺又稱「宋硐」,民間稱為「國姓瓶」,其特色為口徑與底徑同寬,腹部較大,上下分開製作後再接合,釉色多為灰白或灰青色,有厚胎和薄胎二種,因大量出土於臺灣臺南安平,因而命名為「安平壺」。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明鄭時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中國福建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