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電力公司相關相簿

1.臺灣電力公司內部員工整理之相簿,有邀請電信局長演講電話禮貌、元旦同樂晚會、乒乓球比賽、五一勞動節海報、工會大會選舉相片、電力緊供應相片,共47張相片。 2.臺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臺電」)成立於1946年5月1日,其前身為成立於1919年,由臺灣總督府與民間合資成立、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國策會社」之一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1950年底將原本民股清理就緒,資本額經額訂為新臺幣2億5千萬元,1951年1月11日正式成立「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為一經營涵蓋發電、輸電、配電及授電業務的國營綜合電業公司。戰後臺電的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一、接管修復時期(1946-1953),此時期主要在修復因二次世界大戰受損的電力系統,以水力發電為主。二、初步擴充時期(1954-1965),此時期臺灣電力大部分做為工業生產之用,電力系統則轉變為火力與水力發電並重。三、火力高度開發時期(1966-1974):此時期台灣工業發展迅速起飛,民生用電比例亦隨所得增加而上升,臺電公司乃開發大容量高效率之火力發電系統,火力發電成為主力。四、核能發電發展時期(1975-1985),為因應石油危機後之能源情勢,政府一方面推展核能發電,同時繼續引進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機組。此時民生用電比例繼續上升,電力尖峰負載在此時期由冬季轉為夏季,顯示國人用電習慣已有轉變。五、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時期(1986-1993),此時期產業與民生用電需求持續增加,備用容量漸感不足,開始推行時間電價、可停電力、節約用電,並鼓勵汽電共生發電等措施,力求電力供需平衡,進入「需求面管理」時期。六、開放發電業時期(1994-2006):此時期開始加入天然氣發電,開放民營電廠(電業自由化),並進行提升供電品質與安全之措施。七、節能減碳時期(2007至今):自2006年起,國際化石燃料價格大漲,我國自產能源缺乏,為確保電力事業永續發展,在供給面發展低碳電力、建構智慧電網,在需求面全力推動節約用電、提升用電效率等措施。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民國5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