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永曆通寶錢幣

1.本物件為永曆通寶錢幣。錢幣呈圓形,主要材質為銅,直徑約2.8公分,中間有一方孔,方孔四周圍以方形凸框。錢幣正、背面均由同心雙圓所構成,外圓呈金黃色,光滑無圖案,內圈底色為褐色。錢幣正面內圈分別在方孔上、下、右、左依次以行草鎸上「永曆通寶」等4字,字的顏色與外圓同色;錢幣背面內圈似無圖案。 2.永曆為南明政權桂王的年號,其即位後,即鑄造永曆通寶。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的鄭成功,因其奉桂王年號,故也鑄造永曆通寶,並數次遣使至出生地日本長崎,請求肥前藩主代鑄錢幣。1661年(永曆16年)鄭成功率兵佔領臺灣,永曆通寶也開始在臺灣流通。鄭成功之子鄭經主政時期,繼續新鑄永曆通寶。明鄭政權在臺時期,永曆通寶錢文書寫方式有行楷、行篆、行草等3種,本物件為行草體永曆通寶,較為稀少,可能是鄭經時期鑄造。1683年(康熙22年)大清帝國攻滅鄭氏政權,次年將臺灣收入版圖,初期永曆通寶仍持續流通,直到1688年(康熙27年)以後,清廷才全面回收銷毀永曆通寶,由康熙通寶取代。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661~168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日本長崎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