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出版〈五萬分一臺灣地質圖幅第五號-大屯山〉

本圖為〈5萬分1臺灣地質圖〉之第5號大屯山DAITONZAN,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技手大江二郎、雇員小笠原美津雄於昭和6年(1931)1月28日至3月28日期間負責地質調查,委託淺岡隼太製圖,於昭和7年(1932)出版。地圖主要是依陸地測量部發行的〈2萬5千分1地形圖〉為基礎,並參考使用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製作的〈2萬分1堡圖〉(〈臺灣堡圖〉)編繪而成。 大屯山地圖標高1080公尺(今標高1093公尺),範圍包括富貴角至大屯山一帶的大屯山系,磺嘴山以東則為空白,即包括了淡水、基隆、七星等市郡。標示有第四系、第三系岩層等大屯火山岩分佈情形。地圖下方附有大屯山、小觀音山到竹子山、及磺嘴山到七星山等斷面圖。圖上文字及地圖上重要地點例如山名,皆附有英文翻譯,右下角有「臺灣總督府FORMOSA GOVERNMEMT」之鋼印字樣。 本館另收藏有完整之〈五萬分一臺灣地質圖幅第五號-大屯山〉與說明書一套(2009.011.0413)。 〈5萬分1臺灣地質圖〉為5萬分之1彩色版地質圖,由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礦物課自1926年起著手進行全臺地質測繪,調查礦產分佈情形,並於1930-1940年間出版。這套地質圖之地形多以參謀本部陸地測量部發行之〈5萬分1地形圖〉為基礎,進行系統性且詳實的臺灣本島地質調查計畫,因此出版了臺灣各地質圖幅及說明書。殖產局原預定出版〈5萬分1臺灣地質圖〉69幅、〈10萬分1臺灣地質圖〉15幅,然因後來投入東部砂金探勘工作,加上1941年起進入太平洋戰爭時期,諸多原因使得這個出版計畫中止。最後,〈5萬分1臺灣地質圖〉僅出版19幅。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32~1932, 年代描述: 昭和7年刊行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北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