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青花折沿口碗

戰後初期臺灣餐具流行彩瓷的年代,鶯歌地區製作,專門供應小吃攤使用,業者稱為「生意碗」的小吃碗。碗的形制極具特色,通常坯體厚重,大撇口碗折沿口邊寬寬大大的,碗下腹腰線收縮,底部狹窄,碗的腹壁下細上粗,視覺上看似食物容納份量多,實則盛裝有限。許多小吃如肉圓、滷肉飯、米苔目、刨冰等店家都愛用的餐碗。全器滿釉,圈足刮釉露胎,胎體呈米黃色,內外壁皆施以白釉,內器壁素面無紋,外碗壁一側以釉下鈷料寫意描寫竹葉紋。竹子紋為松、竹、梅歲寒三友之一,不僅以其象徵文人高尚志節寒意而成為藝術題材,亦因竹子、天竹與祝頌諧音,有祝願含意,而受到人們的喜愛。鶯歌碗盤經常以竹子紋做為紋飾。碗口一角有人為修補痕跡,材料不詳,但黃色效果形似追摹習稱為金補(或稱為補金、金繕)的陶瓷修理工藝。

基本資訊

  • 日期
    年代描述: 戰後初期1950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鶯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