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一紙質雜誌,封面照片中左為瑞典王室的德絲麗‧伊莉莎白‧希比拉(Désirée Elisabeth Sibylla),後為希爾弗斯希德(Silfverschiöld)男爵夫人;右方為因與楊振寧一同發現「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獎的李政道。此書為新觀點雜誌出版社於1958年(民國47年)1月1日出版的《自由青年》雜誌第19卷第1期。 此物件為《自由青年》雜誌,創辦於1950年。《自由青年》由中國國民黨創辦,在早期刊載的相關文章大多與「反共」有著相當的關係,與中華民國政府在戒嚴時期的「反共抗俄」政策相結合,以此雜誌來對青年進行教育,在《自由青年》於1950年10月20日革新卷的第一期中,卷頭語便標明此刊物為在臺灣青年間「刈除了共產黨的毒草」而創立。在1980年之後《自由青年》才逐漸脫離「反共」或是政府教育的背景,成為純粹性的文藝、新知介紹方面的雜誌。《自由青年》後改名為《當代青年》,其中重要的發行人士有:連戰、鄭貞銘、關中等。 在戰後初期,出版法規的鬆綁促使臺灣的雜誌大量創辦,然而1946年行政長官公署下令禁止使用日文,使雜誌受到語文限制的打擊,更於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大量的雜誌遭到查禁,其後僅有官方雜誌以及受到官方贊助的雜誌得以存活,物價的飆漲更進一步限制雜誌的生存。在1949年戒嚴之後,言論自由受到限制,民間雜誌更受到影響,知識分子僅能從文藝、人文思想方面尋找出口,形成1950至1960年代文藝雜誌大量出現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