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新生報社出版《臺灣新生報》1951年(民國40年)5月17日1至4版

  此物件為1951年5月17日出版的《臺灣新生報》(1、2、3、4版),此件為單張報紙,共計四個版面,內容要目計有:〈艾卿重申美國決策 反對匪幫入聯合國 匪方並未有任何求和的跡象 美籍關切匪徒屠殺暴行〉、〈對斐戰略物資禁運 聯大速採取行動 美國參眾兩院一致通過建議案 法要求擴大禁運範圍〉、〈國軍如反攻大陸 可阻遏匪幫 侵韓〉、〈美軍方有關臺灣建議 被阻於「政治考慮」〉、〈總統接見霍浦斯滕納 霍等曾與我國防部首長會議 昨午後乘原機離臺返馬尼拉〉、〈美英法將星雲集星洲 連日秘密會 討論東南亞防務計畫 匪如入越西方將調兵〉、〈社論:再論對匪實施軍事禁運〉、〈匪軍衝越韓境前線 再反撲序章開始〉、〈英致伊朗照會 提嚴重警告 指出伊朗將面臨重大危機 英大使訪晤伊朗外長〉、〈伊拉克宣布軍援敘利亞〉、〈玻利維亞總統 辭職出國〉、〈人人趙子龍 個個孫悟空 土耳其軍在韓國戰場〉、〈柯林斯論麥帥事件 由辯論產生結論 必可擊敗共黨〉、〈美國將扶助日本發展東南亞經濟〉、〈麥帥的奧秘〉、〈吳主席勗勉警政人員 應發揮法治精神 全省警務會議昨揭幕 討論重心在改進今後警政工作〉、〈北基區考察工作結束 勞工考察團南下〉、〈熱愛祖國 不讓鬚眉〉、〈張靈甫昨殉國四週年 總政治部發表專文 紀念張將軍慷慨成人〉、〈國防部已撥款 急濟海總災區〉、〈旋風造成災害 各地續有報導〉、〈舟山轉進一週年〉、〈各方人士弔唁曾琦〉、〈省參考察團 昨抵高雄〉、〈侵略與和平〉、〈反共抗俄展覽會 籌備工作積極展開〉等。   《臺灣新生報》創刊於1945年10月,是戰後初期由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所經營的官方報刊,其前身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整併島內六間報社所發行的《臺灣新報》。《臺灣新生報》最初由李萬居主導,雖屬官營報紙,但仍忠實反應民意,在二二八事件前夕,官民衝突漸深之際,新生報屢次發表告誡官方約束權力之言論。二二八事件之後,李萬居職權遭架空,辦報人員亦多被肅清,《臺灣新生報》成為單純傳遞政令訊息的官營報紙。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5年接收臺灣之始,即派出中央宣傳部整頓臺灣報業,撤廢日治時期管控報紙的許可制度,改為登記申請制。由於申請門檻降低,且言論管制氛圍相較日治戰爭時期要來得溫和許多,雖因日文欄之廢除導致銷量縮減,但仍因管制解除使得戰後初期的辦報風氣大盛。由於民間報刊對於戰後接收過程諸多矛盾現象的尖銳批判,中華民國政府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將報紙定位為動亂之源,自此開始嚴格控管報紙發行。戒嚴時期,政府屢以節約資源、端正文化等理由施行所謂「報禁」政策。1958年,政府通過〈第五次出版法修正案〉,掌控臺灣報業。當時的香港《星島日報》在社論上指出:「自撤出大陸以來,昨日(修正案通過日)為自由中國最悲慘的一日,是最使人失望的一日!吾人為自由中國亡之命運危,為自由中國之前途哀,天乎!禍降我國,何以至此之極也!」 。(王天濱,2002。154-170)

基本資訊

  • 日期
    準確日期: 1951/05/17~1951/05/1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