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漢人著《臺灣革命史》

  此為一紙質書籍,為一講述日治時期臺灣歷史書籍,名為《臺灣革命史》   本書為筆名漢人的黃玉齋於1925年創作的《臺灣革命史》,黃玉齋完成此書時為廈門大學學生,為了避嫌依此化名為「漢人」,黃玉齋曾自述撰寫此書時為躲避日本追查,只得在放假回臺灣時,前往臺灣總督府臺北圖書館抄譯日人記載的臺灣抗日史料,且為害怕帶入家中,因此每抄寫完便將抄本直接寄送廈門的友人,以利日後撰寫。作者黃玉齋致力於臺灣史的撰寫,對臺灣明鄭時期至日治時期的研究有著重大貢獻,曾擔任臺灣省通志館的編輯委員。   在1895年的甲午戰爭之後,清朝朝廷依「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於是日本在當年6月便派出軍隊接收臺灣,臺灣島上的清朝遺民於是展開對日本統治的抵抗,以唐景崧與劉永福為首的臺灣仕紳成立臺灣民主國,但最終兵敗,兩者也逃回中國。後臺灣便持續展開對日本的武裝抵抗,日本方面最初以強硬的武力手段應對反抗勢力,但其後便以經濟與政治手段來攏絡控制民間、招安反抗軍的方式逐步掌握臺灣,以抹平反抗勢力,最終在1915年的「西來庵事件」過後,臺灣除了1930年的霧社事件之外,便再也沒有武裝抗日活動。於是臺灣民間轉而以社會運動的方式爭取權力,臺灣的仕紳展開各種活動,其中「六三法撤廢運動」、「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文化協會」及「《臺灣民報》的發刊」最有影響力。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2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