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吳火旺日治至戰後初期鐵道任職履歷文書組

1. 本物件為鐵道資料1套66份,文件內容有賞與發令通知書、鐡道部報、公文、運轉取扱方法及臺灣鐵路管理局職員資歷證明書等,皆為吳火旺相關文件。 2. 日本殖民統治臺灣50年當中,興建許多基礎建設,其中成果顯著者,當屬鐵路建設。它不僅便利了當時臺灣的陸路交通,時至今日,仍是臺灣重要的大眾交通工具之一。然細究日治時期國有鐵路的管理組織,可發現其特色有:一、人員數長期處於不足的狀態:技術官僚(判任官以上)多為兼任,基層人員(雇員及傭員)只能做少量增員,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列車班次的需求。二、升遷困難:判任官以上幾乎全為日人,雇員也以日人為多數,只有最基層的傭員,臺籍人士才佔多數。究其原因,與預算緊縮,以及當時臺灣長期缺乏培養專業人才的高等教育機關、以及總督府官廳排斥臺灣人等原因有關。上述的歷史背景,充分反映在這批資料的所有者:吳火旺的相關履歷寄載上。就其學經歷觀之,他1917年畢業於嘉義公學校。1919年進入鐵道部擔任傭員,隔年(1920)年5月進入於1917年8月成立,做為鐵道部雇員及職員培訓機關的「現業員教習所」的運輸科修業,6個月修業期滿後,於1921年1月即升任為雇員,從機關傳習生(駕駛員助理)一路做到機關士(駕駛員,1926年起),但限於學歷,只能擔任雇員至1945年日本統治結束。戰後繼續任職於鐵路管理局,就現有資料來看已升到股長職務,也是基層幹部。就相關口述歷史來看,如吳火旺一樣歷經兩個政權的臺籍公務員,大多是屬於基層技術人員。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