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53年施壽柏書觀音彩組

1.本件為1953年施壽柏書觀音彩組,共1組3件,包括觀音彩祭祀用畫像與左右對聯,皆以紙質為底,神明畫像與書法則繪寫其上,並裝入畫框中,每件頂端皆有1-2個金屬掛勾,用以懸吊在廳堂的神龕內。 2.觀音彩繪像採用漢人傳統畫軸佈局,由上而下分為三層,上層為詩塘,以行書寫有對神明的讚詞,題為「讚曰:稽首慈雲大士前,莫生西土,莫升天,願為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並蒂蓮。○題」是讚頌觀音菩薩的詞語。中層即為觀音大士與金童玉女之畫像,觀音大士立於畫面右方,有頭光,作婦女裝扮;金童玉女在畫面右方,手捧香爐的玉女在前,回望後側雙手合什的金童。下層右側為司命灶君,左側則為福德正神,皆做中國古代官員打扮,手捧法器,端坐椅上;在左下角有臺灣形印一枚,印文為「全國國画神像中堂製造裱裝 滌雲書画院 臺中市中正路二五三号」。 3.左右兩幅對聯,皆以紅底金字書寫,上聯「慧日高懸普照羣生開覺路」,右上方有「癸巳仲秋穀旦」之紀年;下聯「慈雲廣濟宏施眾妙渡迷津」,左下角有「施壽柏敬書」之題記。 4.此聯紀年為「癸巳」年所做,書法之作者施壽柏生於1893年,卒於1966年,故此聯之完成時間應為1953年。施壽柏生於福建晉江,早年隨父親移居鹿港,後又移居臺中,是日治時期著名書畫家,尤以書法見長。多次參加書法競賽,並加入美術團體,活躍於當時藝壇。 5. 這類以神明為中心並搭配對聯的彩繪圖像,是臺灣漢人傳統廳堂常見的祭祀繪像,因多以觀音為主神,稱之為觀音彩(或作觀音綵),亦稱為神明彩、觀音對聯。常見以一幅大型神明畫像為中心,搭配一幅對聯,亦有加上一幅中型字畫或神明畫像者。其描繪的神明除了觀音之外,亦常搭配媽祖、關聖帝君、福德正神、司命灶君等。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53~1953, 年代描述: 癸巳仲秋穀旦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