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編福祿壽囍針線簳

1.放置針線布料的針線簳。圓盤狀,整體以原色與黑色竹篾採壓三挑三斜紋編法而成;緣口內外兩側加夾上厚竹片,以竹皮繞捲固定收邊,髹以朱色漆,頗具喜氣;簳面頂部以原色與黑色竹篾編成多道的方形回紋,中央方紋區編有「福」、「祿」、「壽」、「囍」字樣,字樣外圍框區四角,編有八芒星,字樣外圍框的上下左右區塊,各有三道重疊的正方形圖樣,兼具裝飾與藝術性。儘管該物件已頗具年歲,但仍保存良好,僅緣口部分有些微脫漆與頗損狀況。 2.「簳」(kám)亦可寫成「𥴊」(kám),為臺灣閩南語用字,一般無孔目的稱為「簳」,有孔目的稱為「篩」,為臺灣早期農家常見的生活用品。早年臺灣社會女性出嫁時,為表示新娘擅長女紅手藝,常會準備這類針線簳作為嫁妝。此件針線籃手工精巧,設計感相當高,應是富貴人家所有,用來放置女紅針線布料的竹編器具。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