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撥盤式自動電話桌機

1.本件撥盤式自動電話桌機,整體呈黑色,底座作方體,向上有三層階梯狀裝飾,漸收至機器上方,中央為銀色的圓形撥盤,撥盤內有10個圓孔,圓孔逆時針書寫阿拉伯數字1至0。電話頂端為話筒固定架,造型為四個向上的立耳。固定架上放置話筒。話筒傳輸線呈卷曲狀,富有彈性,連結至電話本體後方。整體外觀附著髒污、灰塵。此種機型為1930年代出現的電話機,直至按鈕式電話機出現以前,於世界各地被普遍使用。 2.轉盤式電話機是首次將發話器與受話器同時放在手持話筒裡的電話,在使用上更加方便。使用方式是,以順時針方向撥動轉盤,至欲撥出的號碼停止,轉盤回彈時便會釋放斷續脈波,將信號送至自動交換機找到收信電話,對方提起話筒便可以接通。 3.1897年,日本政府第一次在臺灣架設電話線,不過此時僅為軍事用途,1900年7月,政府在臺北、臺中、臺南等地開放了市內電話業務,用戶對象才擴充到一般民眾。此後的40年,隨著各地線路的建置,臺灣長途電話也開始發展起來。不過,日治時代電話尚未普及,一般平民使用的是郵便局「呼出電話」之服務,戰後初期則是推出公用電話,彌補市內電話的不足。直到1967年後,臺灣電話用戶數才隨著工商業蓬勃發展而大量增加。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