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補鼎攤木箱組

1.本件為小補鼎攤木箱組,共1組3件,包括木箱及上、下兩層抽屜。木箱呈四方體,平頂,四角柱由頂部延伸至底部,成為支撐整體之角柱。正、側4面每面皆呈上窄下寬的梯形,其中側面兩面的腰部皆綁縛鐵絲,鐵絲至頂部形成兩耳,以長扁擔穿過兩耳後即可將攤位移動。攤位整體材質厚重,以木塊製成,搭配金屬配件,承重力佳,內部共有4層收納的空間,其中3層為可完全分離之抽屜(最頂層的小抽屜經久已變形,無法拉出),中間的收納空間則為攤位本體,附門,可收納補鼎需要的工具。 2.臺灣早期社會因拮据而有著節儉惜物的文化,一般家庭生活中的炒菜鍋、湯鍋如果鏽蝕或破損凹陷,不似今日直接丟棄、購買新鍋,而是拿到市集中的補鍋攤位,修補過後再利用。補鍋匠一般以擔子挑著修補工具在市集上定點擺攤,或沿著大街小巷來回穿梭叫賣。傳統上的補鍋需點燃爐火,將修補用的生鐵材料燒成鐵漿,以堵住鍋鼎的破洞。而後修補技術進步,只需將現成鐵片封補破洞的兩面,再修整打平即可;如為裂痕,以「ㄇ」字釘將裂痕鉗住,再以添加白醋的鐵粉修補磨平即完成。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50~198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臺灣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