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質掛鐘

1.本件木質掛鐘組,分為掛鐘盒體、鐘擺與發條鑰匙共3部件。本件木質掛鐘屬於大型掛鐘,外型為有頂蓋及底座的標準型(ス リゲル) ,塗深色漆,箱體頂部、底部及四角外側還有木材雕花裝飾,通常吊掛於牆面,以發條上鍊做為時鐘的動力來源,透過機芯下方的擺錘左右擺動帶動齒輪計算時間。日治時期的掛鐘多以木材製作盒體,可分為全部日本進口,以及由日本進口機芯後,於臺灣組裝兩大類。製作精美的掛鐘除了報時功能外,也具有美化家內或公共場所的裝飾用途。 2.臺灣從日本時代開始引進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及星期制,推動民眾養成守時觀念與習慣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895~1970, 年代描述: 1895年日本治理臺灣後,時鐘逐漸普遍,一直到1960-70年代,需上發條的機械鐘逐漸被電鐘取代,以此作為推測年代依據。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