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木製箍桶

1. 木製箍桶,附蓋,蓋已破損,分裂成兩部分。整體呈圓柱體,口微微外擴,器腹至底稍微下縮,接近底部裝有一對耳,做提握之用,平底。箍桶由木片拼組而成,由竹釘榫接拼成圓筒狀,木紋明顯,從木紋觀察,推測使用木材為杉木類木材。桶身上、中、下三處各使用一條鐵箍束緊桶身,但鐵箍經久皆已氧化生鏽並脫落,懸掛於木桶上,失去固定功能。器身原鐵箍圈束之處附著許多生鏽痕跡。 2. 箍桶是指將一片片木片箍束起來所形成的木製盛裝器。在木片與木片之間以竹釘做榫接,而不以黏著劑或鐵釘接合,避免黏著劑遇水溶解,或鐵釘生鏽脫落,以達到防水效果。桶身則使用纏成麻花狀的鐵絲箍緊加以固定。早期箍桶常以竹篾作箍圈,但較不耐用,後來改以粗鐵線或鋼絲為材。箍桶的用途很多,常見作打水桶、洗臉盆、浴桶,以及炊煮、盛飯用的飯斗。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不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