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觀察雜誌社出版《觀察》週刊創刊號

  此為觀察雜誌社1988年1月4日出版的《觀察》週刊第1號,內容計有〈「未完成的」兵變?-「孫立人事件」「湖口裝甲兵事件」重新評估〉( 龍中天)、〈台灣有可能發生軍事政變嗎?〉(何永)、〈民進黨最大的一次抗議示威〉(曾毅)、〈秘書長黃爾璇:「愛陣」騷擾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經過〉(曾義整理)、〈雷伯龍的傳奇-雷案平息後,股市景氣將可逐漸回升、前途仍頗有可為!〉(王昌宏)、〈民主巨龍、民主交響曲、民主出頭天〉( 陳永富)、〈「愛券」長留「陰影」!-「台銀」主管不應引咎辭職嗎?〉(廖雨辰)、〈大家樂「天蠶三變」!-「變型大家樂」最新動態的完整報導〉(陳本立)、〈1171期「愛券」又有諸多「巧合」!?〉(機率研究會)、〈國民儲蓄券「空檔」的「備胎」?-「六合彩」、「股票樂」、「刮刮樂」、「樂透」…紛紛出籠!〉(林和昇)等。   此物件為《觀察》雜誌,為《政治家》雜誌被查禁後的接續刊物,於1988年創辦,主要的創辦人為鄧維楨、《民主叢書》、《觀察》等。鄧維楨為《大學雜誌》的創辦人,此雜誌於1960年代末期至1970年代初為臺灣社會帶來監督政府、社會改革的風氣,而到了美麗島事件後,造成民眾對政治議題的關心,鄧維楨也隨之創辦《政治家》雜誌介紹黨外人物,也加以介紹黨外的活動以及評論政治時局。鄧維楨在在臺灣文化界活動,參與創辦遠景、遠流、長橋、鹿橋等出版社,也為重要的黨外人士。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5825 25.03736)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