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鐘鼓鑼雜誌社出版《鐘鼓鑼》雜誌第1卷第5期總號5號

  此為鐘鼓鑼雜誌社1983年5月出版的《鐘鼓鑼》雜誌第1卷第5期總號第5號,內容計有〈毋陷經國先生於不義〉、〈台灣.日出.韮菜命〉(潘立夫)、〈組黨.總辭.共同政見〉(何文振)、〈王昇訪美,更上一層樓?!〉(秦三)、〈新漢江風雲〉(小場記)、〈台灣前途由台灣住民決定〉( 阿里山人)、〈台北市議會的「黨同伐異」〉( 吳明山)、〈黨庫通市庫〉、〈黨外省議員對上黃昆輝〉(張正德)、〈馬槽山莊的鬥爭內幕〉(陳知行)、〈開時代倒車的「社會安寧秩序維護法」〉( 倪良台)、〈天堂的聲音-寫給林義雄律師〉( 曾心儀)、〈國民黨的選前選舉設計〉(廖祖堯)等。   此物件為《鐘鼓鑼》雜誌,此雜誌的前身為《鐘鼓樓》雜誌,且在1980年「美麗島大審」後不久,就接著創刊,創刊號可謂是美麗島事件專號,然而立刻遭到查禁,於是創刊人黃天福(為黃信介之弟),於1983年1月創辦《鐘鼓鑼》,並自詡做為黨外力量的先鋒,並投身爭取民主政治的「戰場」之中,此雜誌為1980年代崛起的黨外雜誌之一,重要的創辦人黃天福以及陳水扁。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