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週刊第44號總號91號

  此為縱橫雜誌社1986年3月29日出版的《縱橫》週刊第44號總號91號,內容計有〈「俞門師徒」財金難局-俞國華、錢純的久考傷神〉(施克金)、〈「三中全會」與「萬年國會」-變局中有待突破的困局〉(顏子)、〈王昇近況一二三-輔導會主任委員的底牌真章〉(彥薰)、〈 「機瘟」的受害者:老K與連戰-聽天由命聊盡人事的悲哀〉(何振飛)、〈新玻員工的血淚控訴-政府照顧勞工的誠意何在?〉(勞新玻)、〈中共副總參訪日頓挫-正視中共與美日軍事交流幕後〉( 鷺江)、〈香港來鴻:中共青年的反日運動-「一二九」五十年紀念的激情〉(何立德)、〈宋楚瑜「桃園緊急點召」-「文以載道」的古板心態何時了!?〉(文言公)、〈北市立委選戰第一篇-增額委員大作試探氣球秀〉(柳寄塵)、〈韓國改憲運動起風波〉(凌雨聲)、〈日本皇族赴大陸謝罪〉(陳冀渝)等。   此件為縱橫雜誌社出版的《縱橫》雜誌,最早於1981年由鄭臨安創刊,由宋文誠主編,為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之一。《縱橫》試圖連接黨內與黨外勢力,讓國民黨能正視黨外勢力,產生兩黨競爭的利民主改革。另外在統獨立場上,《縱橫》雜誌則反對臺灣獨立,偏向統一立場。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