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縱橫雜誌社出版《縱橫》週刊第33號總號80號

  此為縱橫雜誌社1986年1月4日出版的《縱橫》週刊第33號總號80號,內容計有〈經國先生的「護憲懇談」-廓清「接班」「軍事統治」的陰霾〉(林安台)、〈七四年年底選戰總評-快步建立民主秩序刻不容緩〉(劉銘)、〈日本記者「上海行」-資本主義「解放」了民主的欲望〉(關柴仁)、〈蘇南成「大頭戴大帽」〉(楊子明)、〈僧歪尼邪廟貪「眾生法相」-亟待整頓的台灣寺廟歪風〉( 司馬嘯)、〈羅張署長一年功過-依然亟待提升的警察士氣〉(王在民)、〈馬樹禮與倪文亞-立法院長寶座的君子之爭〉(彥薰)、〈黨外議員的「議會秀」-議會鬪爭的一番沈思〉(柳寄塵)、〈陳文輝與「新竹滋擾事件」〉(風城俠)、〈漢回族糾紛何時了〉(陳冀渝)、〈蘇聯影片即將登陸韓國〉(凌雨聲)等。   此件為縱橫雜誌社出版的《縱橫》雜誌,最早於1981年由鄭臨安創刊,由宋文誠主編,為1980年代的黨外雜誌之一。《縱橫》試圖連接黨內與黨外勢力,讓國民黨能正視黨外勢力,產生兩黨競爭的利民主改革。另外在統獨立場上,《縱橫》雜誌則反對臺灣獨立,偏向統一立場。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