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亞洲人雜誌社發行《亞洲人》月刊第3卷第4期總號第16號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紅、白色相間之亞洲地圖及銀色帆船之剪影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9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第3卷第4期(總號第16號),封面內容計有〈美國軍售臺灣的辯論〉、〈唇槍舌劍訪老康〉、〈王迎先能討回公道嗎?〉、〈紀政與沈君山的溝通〉、〈廖仲凱的生平〉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論猶太人的團結、(二)編輯室筆記、(三)讀者投書、(四)目錄、(五)台北話題、(1)日本加強軍備、(2)監委看王迎先命案、(3)長老教會重申「人權宣言」的精神、(4)統戰中的筆戰、(5)誰在抗議日本竄改教科書、(6)黃年當採訪主任、(7)國民黨的內部批評、(8)教育部長的起訴書、(9)黨外雜誌掃瞄、(六)政治、(1)唇槍舌戰話臺灣――加州論壇報訪康寧祥(加州論壇報)、(2)紀政與沈君山的溝通(加州論壇報)、(3)民主化是臺灣唯一的希望――訪立法委員黃煌雄(吳重達)、(4)快樂的奴隸――政治操縱與個案分析(吳乃德)、(5)西藏人不要異族統治(蘇明輝)、(七)國防、(1)美國軍售臺灣的辯論(魏如風)、(2)聯合公報與臺灣(劉志傑)、(3)保衛大臺灣(編輯室)、(八)議會政治、(1)揭發省營事業的特權壟斷(凌嘉穗)、(九)法治、(1)人命換來的人權――五名警官被起訴有感(黃怡)、(2)大人啊,冤枉!――王迎先命案起訴有感(丁山雄)、(十)國際政情、(1)再見,貝魯特(陳季安)、(十一)黨外世界、(1)政治、財富、暴力結合的台北縣(金寶山)、(十二)歷史、(1)「微言大義」之爭――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周庚譯)、(2)廖仲愷生平及其死亡(葉知秋)、(十三)經濟、(1)「王、蔣大戰」戰不完(蘇軫)、(十四)農業、(1)今日臺灣農業問題(李宗藩)、(十五)地方小記、(1)民主選戰在風城(江水涵)、(十六)短評、(1)公務員˙颱風˙假(倪良光)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