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亞洲人雜誌社發行《亞洲人》月刊第3卷第1期總號第13號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藍、白相間之亞洲地圖及褐色帆船之剪影為封面,並以白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6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第3卷第1期(總號第13號),封面內容計有〈警總要受國會監督〉、〈同鄉會的第三類接觸〉、〈中國統一問題〉、〈美國國會聽證會報導〉、〈戒嚴法下的臺灣前途〉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戒嚴法下的臺灣前途、(二)編輯室筆記、(三)讀者投書、(四)台北話題、(1)監察院敢不同意嗎?、(2)戒嚴法的辯論、(3)美國議員的講法、(4)美國之音的報導、(5)傅建中的出氣筒、(6)呂秀蓮病況受國際矚目、(7)秘密證人的風波、(五)議會政治、(1)法理與權力之爭、(2)警備總司令應否列席立法院辯論實錄(蕭山毅)、(3)請警備總司令到立法院報告(康寧祥)、(4)並非圍剿――監察院˙陶百川˙尤清(劉雲揚)、(5)「垃圾處理問題公聽會」錄實(聞何)、(6)做田人最歹命?(凌嘉穗)、(六)統一問題、(1)中國的統一:分析及展望(徐東濱)、(七)專題報導、(1)王迎先命案、(2)王迎先之子訪問記(周玉明)、(3)王迎先命案的種種疑點(宋青添)、(4)刑事訴訟法修正四原則的病理分析(陳季安)、(5)陋室銘新解(康文雄)、(6)從李師科案看黨籍省議員的心態(霧峰客)、(7)踏過我心坎的李師科(李怡仁)、(八)水利會、(1)漫談臺灣農田水利會(何布廉)、(九)亞洲政情(王清文)、(1)社會主義書籍在韓國大行其道、(2)金正日動向之謎、(3)日本各政黨支持率、(十)美國通訊、(1)同鄉會的第三類接觸(李志達)、(十一)歐洲、(1)波蘭教會的策略(曾民竹)、(十二)經濟話題(江力誠)、(1)核能安全與電動玩具、(2)中油成本知多少、(十三)短評、(1)打破醬缸救出人才――華裔美國神童的啓示(周庚)、(十四)地方小記、(1)高市警局三易其長(康文雄)、(2)官員要學習閩南語(康文雄)、(3)高雄市內誰最有權力(傅明杉)、(4)黨外草衙會參(傅明杉)、(十五)勞工眼、(1)新「金蟬脫殼」計(謝炳文)、(2)保護勞工權益的第一步(江水涵)、(十六)小品、(1)為蘭嶼擔憂(劉峰松)、(十七)詩、(1)大直您的腰桿(詹澈)、(2)一個農夫之死(廖莫白)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