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亞洲人雜誌社發行《亞洲人》月刊第2卷第3期總號第9號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棕、綠相間之亞洲地圖及銀色帆船之剪影為封面,並以淡紫色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2年2月發行之《亞洲人》月刊第2卷第3期(總號第9號),封面內容計有〈民主運動發展史〉、〈青年黨的艱苦歷程〉、〈民社黨的發展歷史〉、〈李光耀恫嚇異己份子〉、〈地方選舉與黨外紮根〉、〈臺灣名性四論〉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調整政治體質、(二)編輯室筆記、(三)台北話題、(1)風飛飛要飛到那裏去?、(2)王昇的學問、(3)山東大姊迎接山東老鄉、(4)游錫堃的義父、(5)害怕影評的片商、(6)「大地」挖出的老鼠窩、(四)本期主題、(1)民主的香火――中國民主運動法展史(一)、(1.1)民國初年的政治變遷與政黨政治(胡佛主講)、(1.2)新文化運動時代的自由與民主(韋政通主講)、(1.3)抗日時期的過渡民意機關與憲政運動(陶百川主講)、(1.4)戰後的憲政運動與實施憲政(沈雲龍主講)、(2)中國青年黨推進民主憲政的艱苦歷程(李璜)、(3)李璜訴說青年黨的血淚經驗(陳仰浩)、(五)選舉、(1)一次播種,一次紮根――基層選舉的新局面、(2)黃煌雄與宜蘭黨外紮根運動(莊新義)、(3)板橋市長選戰關後記(康文雄)、(4)嘉義市長選舉關後記(廖裕珍)、(5)高雄縣黑派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吳昱輝)、(6)民眾有沒有和國民黨站在一起(張大中)、(7)賄選何時了?(黃森松)、(六)國際政情、(1)李光耀恫嚇異己份子――間談我們評論新加坡的標準(李朔)、(2)團結工聯軍法大審(牛津)、(3)去年的波蘭(陳浩)、(七)東京通訊(王清文)、(1)鈴木新人事的隱憂、(2)公明黨右傾、(3)自民黨新領袖群像、(4)日韓關係的新曙光、(5)自民黨田中派簡介之一、(八)核能安全、(1)真的不是核能事故嗎?(李立苓)、(九)經濟、(1)錄影帶市塲爭奪戰――日貨在台代理戰(彗星)、(十)教育、(1)變調的弦歌――補習班(林可幸)、(十一)禁書、(1)七十年禁書清單(史為鑑)、(十二)新聞評議、(1)一個沉默,一個失言――比較兩大報對一個敏感問題的反應(羅應弘)、(十三)專論、(1)臺灣民性四論(金套房居士)、(十四)舊文新刊、(1)狗年談「新聞自由」(成舎我)、(十五)散文、(1)入伍(何顏)、(十六)讀者投書、(十七)漫畫(JAN˙PIC) 等。   此件《亞洲人》為康寧祥發行的《八十年代》雜誌的系列刊物之一,主要為接替《八十年代》而創刊,《八十年代》系列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亞洲人》亦是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