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進雜誌社發行《民進週刊》第12號

  此為一紙質雜誌,此物件以相片為封面,邊框為紅黃綠三色,並以黃、紅字體標示物件之名稱,本物件為1987年5月發行之《民進週刊》第12號,封面內容計有〈最具反抗色彩的民間藝人――吳樂天〉、〈民進黨立委質詢排行榜〉、〈「五一九綠色行動本部」存亡關頭〉、〈余登發「老兵入新黨」〉、〈一個少將一百萬〉、〈失去冠軍的錢復〉、〈誰在整汪敬煦〉、〈王惕吾吃官司〉、〈「三一立委」要和老委員劃清界線〉、〈趙少康提出「新加坡模式」〉、〈林鈺祥澆楊寶琳冷水〉、〈王兆釧為勞工落髮為僧〉、〈臺灣遠景:誰是民進黨的「國母」〉、〈第一線小子:十二位老師,一種想法〉等。目錄計有(一)民進觀點、(1)老兵入新黨(蘇瑞)、(二)讀者進場,編者候教、(1)教官也是吃臺灣米的、(2)胡謅的歷史劇、(3)政治恐懼症,怕怕、(4)誰敢再來賣命、(5)向爭取民主的母親致敬、(6)「幹你娘」的迴響、(三)封面故事、(1)最具反抗色彩的民間藝人吳樂天(艾翠)、(2)喝濃茶、練劍道、下山打「鱸鰻」的吳樂天(顏明玉)、(四)蔣主席辦公室、(1)失去冠軍的錢復(張逸塵)、(2)行政院不再草擬政憲法、(3)丁邦新愧對胡適、傅斯年(陸平)、(4)俞國華不願得罪資方、(5)國民黨精,中小企業更精、(6)趙少康提出「新加坡模式」、(7)劉兆田整肅關中人馬、(8)誰在整汪敬煦、(五)國會現形錄、(1)「三一立委」要和老立委劃清界線、(2)國民黨民進黨緊急協商、(3)民進黨立委質詢排行榜(衛揚)、(4)林鈺祥不讓楊寶琳勾肩搭臂、(5)一個少將一百萬一個上校五十萬、(六)檯面人物、(1)繼承施性忠衣缽的王兆釧(老和尚)、(2)王寶釧的大哥當和尚(尚家年)、(七)江主席辦公室、(1)「五一九行動本部」存亡關頭、(2)謝長廷出掌社會運動部、(3)民進黨擬成立海工會、(4)「光州之旅」得獎名單揭曉、(八)民間輿論、(1)領航者要上街頭更要到角落(劉鳴生)、(九)民進青年、(1)臺灣唯一沒有教官的學院――臺南神學院(楊君)、(2)不上道的臺灣大學教育、(十)人民草根談、(1)一個國民黨籍臺灣人的觀點(廖添丁)、(2)四一○鹽埕事件錄影帶的見證(余種懷)、(十一)身歷其境、(1)五四全國牙醫界抗議現場報導(林靜英)、(十二)臺灣遠景、(1)誰是臺灣之母(張無派)、(十三)第一線小子、(1)十二位老師,一種心情(吳祥輝)、(十四)黃昏的故鄉、(1)王惕吾吃官司(林冲)、(2)一九八七臺灣工權報告、(3)各界熱烈聲援陳秀賢、(4)蕭裕珍等成立「婦女進步聯盟」、(5)母親的十大願望、(6)原權會整修內部再出發、(7)關切蔡金發刑求致死案、(8)謝長廷服務處喬遷、(9)最小黨大發雌威 等。   《民進周刊》為1987年2月19日創刊的黨外雜誌,創辦人為吳祥輝。此刊物曾陸續以《民進時代》、《民進廣場》、《民進天地》、《民進世界》等名稱出版,最終在1990年8月20日停刊。此刊物標榜「不是機關報」、「人民第一、民進黨第二」,另《民進周刊》雖然在政治立場與民進黨親近,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民進周刊》系列亦是其中之一。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