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週刊第36期

  此為紙質雜誌,為1986年5月發行之《八十年代》週刊第36期(總號第113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華航投奔大陸〉、〈復興崗的論文奇觀〉、〈採購武器的爭議〉、〈美國國會會診國民黨〉、〈蔣經國接見陶公〉、〈八十年代再度停刊〉等。目錄計有(一)封面裡:文章千古事,停刊警總知-本刊遭停刊的惹禍文章回顧、(二)社評:偽善者的真面目、(三)封面故事、(1)華航投奔大陸(徐聞達)、(2)鄉愁?統戰?王錫爵為何飛大陸?(高金生)、(3)王錫爵走後的「七嘴八舌」(馬非白)、(4)為何而戰的復興崗-政戰制度再檢討(盧天定)、(5)復興崗的中華民國「頌」,向政戰碩士致敬(王明)、(6)採購武器的爭議,軍售問題的另一面(楊君實)、(7)美國國會會診國民黨,「臺灣關係法」聽證會特記(李家礎)、(8)許信良在海外組黨-「臺灣民主黨建黨委員會」記者會、(9)如果許信良回來!、(10)王錫爵在北京發誓、(四)新聞話題、(1)法官的「不自由心證」,審判中案件不得評論?(洪新榮)、(2)還美麗島一片淨土,追求財富的代價-污染(鍾玉樹)、(3)變調的音符-「聲嘶力竭」的張大勝(孟醒)、(五)報紙看不到、(1)省營企業又見弊端,財政審查氣氛火爆、(2)徐靜淵「死鴨子嘴硬」,物資局「與匪通商」、(3)董桂森已引渡至美受審,有三點理由,不合交保條件、(4)火災中見「真情」?消防單位作法應該檢討、(5)設法學研究機構,不為也?不能也?、(6)獄政調查行之經年?出獄人說:「沒有這回事」、(7)我徂山東-東山島上的寡婦村、(8)李文忠的「還我公道」(林明水)、(六)現代史極短篇、(1)叛亂乎?兵諫乎?陳烱明為何反抗孫文(史應明)、(七)特稿、(1)刻上美麗痕跡的呂秀蓮(林禮源)、(八)地方快報、(1)元老議員會老友,新任縣長話新店、(2)省府一再變把戲,唐榮永遠變無輪、(3)豈可治標不治本,怎能睜眼說瞎話、(4)聯合質詢火力強,保密到家功夫高、(5)兩強將鼎力相助,莊姬美進步神速、(九)黨外佈告欄、(1)政治犯近況報導(本刊編輯部)、(2)顏錦福拒絕出庭,「記者會」訴諸民眾公決、(3)世界臺灣同鄉會年會,八月在聖地牙哥舉行、(4)公政會召開理事會,決定重要幹部、(5)NAPA將與台權會合辦「臺灣人公共政策研討」座談會、(十)台北話題、(1)臺灣是中共的外交問題(何應遲)、(2)郝柏村在當家,宋長志常打球、(3)蔣孝武返臺渡假、(4)陶百川開始顧問國事,梁肅戎重操舊業、(5)霉運跟著走,姚兆元官運不通、(6)一皓四君子下山,仲裁者任重道遠、(十一)壓卷人物、(1)夭壽囝仔!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6~198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0144 25.03102)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