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週刊第18期

  此為紙質雜誌,為1985年12月發行之《八十年代》週刊第18期(總號第95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法統癌與斷交症〉、〈從育幼院到安全局的宋心濂〉、〈歐威爾的臺灣?〉等。目錄計有(一)封面裏:中船最寒冷的冬天、(二)社評:誰一意孤行?、(三)封面故事、(1)法統癌與斷交症-與外交官員對話錄(蔣良任)、(2)最後一次撤退-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的「撤退」年表(張懷德)、(四)特別報導、(1)「哈囉!臺灣?-這裏是廈門」(康文雄譯)、(2)三不通之外有一通?(本刊資料室)、(3)歐威爾的臺灣?(本刊資料室)、(五)新聞人物、(1)從育幼院到安全局的宋心濂(謝春生)、(六)獨家新聞、(1)正中書局的爛帳(陳啓成)、(七)政治觀察、(1)國共在紐約的文鬪(彭文逸)、(2)亞洲華爾街日報的道歉-談新加坡的新聞自由(吳舜年)、(八)新聞話題、(1)蔣孝武當選體協理事、(1.1)新聞界猛拍馬屁、(2)市議會強行通過公車票漲價、(2.1)黃復興黨部幕後指示、(3)這麼草率的「五輕」投資計畫、(3.1)難怪國營事業早晚要關門、(4)中油公司「卯」上新竹瓦管處、(4.1)兩個機關法庭相見、(5)省屬行庫心虛了、(5.1)省議會又添新話題、(九)新聞圈、(1)傅建中巧妙取材、(1.1)一篇文章兩種讀法、(2)記者配合新聞有功、(2.1)招待出國遊玩一番、(十)頭條新聞、(1)黑槍、白槍、處處「搶」(杜雅言)、(2)國民黨需為「新竹事件」負責(高金生)、(3)莊姬美願對「陳文輝事件」負責、(4)國民黨要把校園塗黑?(蕭立誠)、(十一)反新聞、(1)黨報、官報的新聞「造反」(莊風和)、(十二)香港通訊、(1)國民黨看香港,隔山又隔海(馬文)、(十三)黨外佈告欄、(1)吳淑珍手術順利、(2)政黨與人權座談會、(3)林弘宣近期開刀、(4)法治建設研討會、(5)林正杰官司連連、(6)尤清的動態、(7)又一樁黨外助選員吃官司、(8)新會長上任的第一把火-訪編聯會新任會長洪奇昌醫師(本刊採訪組)、(十四)選舉後記、(1)國民黨的澎湖「彎」(秦天隆)、(十五)北京參考消息、(1)鄧路線對陳路線:鄧小平與陳雲的時點分歧(本刊資料室)、(2)誰在發揚國粹?、(十六)幽默聊齋、(1)國民黨的紫微斗數(居理山人)、(十七)特稿、(1)我國現行法對言論自由的限制(謝長廷)、(十八)壓卷人物、(1)李表哥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5~198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