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半月刊第7期

  此為紙質雜誌,為1984年7月發行之《八十年代》半月刊第7期(總號第39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國民黨政權的派出所――臺灣省政府老帳新算〉、〈帝國大進擊――中共將參加洛杉磯奧運會〉等。目錄計有(一)編輯室筆記、(二)社論:施性忠當選的感想、(三)封面故事、(1)國民黨政權的派出所-臺灣省政府老帳新算(徐長飛)、(1.1)行政長官的入主與掠奪、(1.2)浩劫餘生-臺灣省政府、(1.3)搶救危機˙重建政權、(1.4)軍事高壓˙鞏固統治、(1.5)潮流所趨˙以台治台、(四)特別報導、(1)吳國禎八十憶往、(五)世界舞台、(1)帝國大進擊-中共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實力驚人(冰谷)、(2)錫克族自決運動的悲劇-印度大屠殺的啓示(孫天龍)、(六)香港問題、(1)香港的「緊急出路」(邱國禎)、(七)臺灣研究、(1)山地民族問題系列:山地運動的新潮(阿庫瑪)、(八)國民黨學、(1)國民黨黨部高幹大搬風(蔣良任)、(2)達賴喇嘛眼中的國民黨(韓上仁)、(九)地方新聞、(1)邱連輝的「無力感」-屏東市第二合作社違建案風波(章郎)、(十)台北話題、(十一)財經頻道、(1)小工程,毛病多!(吳立台)、(1.1)台北市鐵路地下化荒謬連連、(1.2)榮民工程處仗特權弊端重重、(十二)八十論壇、(1)只有改革,才有出路!-美國眾院亞太小組聽證會書面證詞(田弘茂)、(2)林宗光在美國眾院的證詞(羅小琪)、(3)「鐵三角」霧峯進擊三部曲(編輯部)、(3.1)政府應開放台澎-金馬交通(余陳月瑛)、(4)婦女運動第一次踏入立法院(黃怡)、(十三)幽默文選、(1)包可華專欄:蒙古憂鬱症(康文雄譯)、(十四)黨外副刊、(1)文化界:「莎呦娜拉,再見」千波百折/從侯金水想起/卡門復活?/女性需要什麼樣的雜誌?/李恕權演唱會外一章/新象成立文化中心、(2)報導攝影(秦桑)、(2.1)有「熱鬧」的地方,就有中國人、(2.2)何時才能掘到咱的幸福?、(2.3)誰來照顧礦工的下一代?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4~1985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