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第14號

  此為紙質雜誌,以交疊的臺灣地圖與帆船剪影為封面,為1981年8月發行之《八十年代》月刊第14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評國民黨提名制〉、〈康寧祥談陳文成命案〉、〈臺南的民主前輩葉廷珪〉、〈四十位為人性尊嚴奮鬥的律師〉、〈省議員風雲錄〉、〈讓史料自己講話〉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人權法治的迷惘、(二)編輯室筆記、(三)讀者投書、(四)陳案專題、(1)陳文成命案、(1.1)全面檢討出入境管理辦法(王恒毅)、(1.2)約談的「規矩」(謝炳文)、(1.3)訪立委康寧祥,談陳文成命案(吳達然)、(五)議會政治、(1)省議員風雲錄(唐理言)、(2)立法院奇人誌(劉志傑)、(六)台北話題、(七)專題論述、(1)臺灣經驗能否適用於大陸?(老傑)、(2)談警察和報紙對隱私權的侵犯(南兵和)、(3)正視臺灣地區人口問題的嚴重性(陳永興)、(4)評國民黨提名制(潘立夫)、(八)國際問題、(1)五十步與百步-論專制與極權(金永明譯)、(九)大陸問題、(1)歷史評價與中共政策(李南雄)、(十)經濟、(1)臺灣工業發展政策的回顧(王福成)、(2)臺灣貿易的困境與出路(姚樹真)、(十一)民國史、(1)讓史料自己說話(史民修)、(2)慎重舉辦民國史研討會(黃星)、(十二)報導、(1)失去的家園(林惠菁)、(十三)人權、(1)四十位為人性尊嚴奮鬪的律師(康文雄譯)、(十四)愚園閑話、(1)人禍乎?天災乎?(黃順興)、(十五)人物、(1)臺南的民主前輩-葉廷珪(蔡憲崇)、(十六)書評、(1)中國式領導型態的研究(司馬文武)、(十七)文藝、(1)異鄉人的新世界(鄭南山)、(2)年輕的朋友-肯將(Co Co)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1970年代末期國民黨主政的政府在外交與內政上屢遭挫敗,令其統治正當性飽受民間質疑。郭國基、黃信介、康寧祥等黨外人士,藉著蔣經國自1966年起所推動的中央民代增額補選進入國會,促使不同於國民黨的「黨外」政治勢力,於此時逐漸浮現。歷經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至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突破言論管制,傳達黨外立場的「黨外雜誌」在1980年代發展蓬勃,呈現百家爭鳴之勢,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政治改革路線也逐漸從體制內改革轉移到體制外改革。最終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1~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