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第13號

  此為紙質雜誌,以交疊的臺灣地圖與帆船剪影為封面,為1981年7月發行之《八十年代》月刊第13號。本期封面內容計有〈北市十監委的滄桑〉、〈三點半的故事〉、〈評沈君山的學者專家論〉、〈社會主義的法蘭西〉、〈正視日本第一的挑戰〉、〈難忘的郭國基〉、〈臺灣文化的取向問題〉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從立監兩院的爭權談憲政規範、(二)讀者投書、(三)編輯室筆記、(四)議會政治、(1)北市十監委的滄桑(吳達然)、(2)還政漁民(林惠菁)、(3)監察院為司法院籌謀(許明德)、(4)化外之民的救國團(王森玉)、(5)選罷法施行細則違法不當(張德銘)、(6)長江後浪推前浪(陳士偉)、(7)立法院奇人誌(劉志傑)、(五)新聞自由、(1)三點半的故事(王明哲)、(2)請記者多採訪,少評論(老傑)、(3)一個拼命三郎式的記者(張忠)、(六)知識分子、(1)請向人民的掌聲低頭(鄭牧心)、(七)台北話題、(八)國際問題、(1)密特朗的社會主義(王清文譯)、(2)社會主義的法蘭西?(周秉凡)、(3)波蘭危機(蕭靖譯)、(4)波蘭團結工聯的目標(桑仁行譯)、(九)大陸問題、(1)中國大陸改革與反改革的鬥爭(陳棘蓀)、(十)農業、(1)芒果的聯想(林進仁)、(十一)經濟、(1)正式「日本第一」的挑戰(劉禎祥)、(十二)報導、(1)尋寶爭奪戰(狄縱橫)、(十三)社會、(1)臺灣地區社會福利現況檢討(陳永興)、(2)人命關天(林松源)、(3)從出國觀光看守法觀念(陳水扁)、(十四)愚園閑話、(1)阿海哥的怒吼(黃順興)、(十五)人物、(1)難忘的郭國基(蔡憲崇)、(十六)訪問、(1)我的阿歪(簡德正)、(2)巴勒斯坦的黑旋風(陳家偉)、(十七)法治、(1)銀元與台幣(謝長廷)、(十八)文化、(1)臺灣文化的取向問題(阮大仁)、(2)日片不該禁(卓國豪)、(3)必要開放三十年代文學嗎?(葛浩文)、(十九)勞工、(1)工仔記事(柯良山)、(二十)幽默、(1)包可華專欄「武裝和平」(康文雄譯)、(二十一)漫畫、(1)阿歪從政記(Co Co)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81~198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0144 25.03102)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