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八十年代雜誌社發行《八十年代》第5號

  此為紙質雜誌,以交疊的臺灣地圖與帆船剪影為封面,為1979年10月發行之《八十年代》月刊第5期。本期主題為「民主教育的危機」,封面內容計有〈道統與正統無關論〉、〈中泰賓館事件議評〉、〈追懷我的朋友李萬居〉、〈殷海光教授年譜簡編〉等。目錄計有(一)社論、(1)廟堂與街頭、(2)大眾參與的時代、(二)編輯室筆記(編輯部)、(三)讀者投書、(四)本期主題:民主教育的危機、(1)學術教育應獨立于政治(殷海光)、(2)學生自由權是什麼(歐陽教)、(3)民主法治的養成教育(方以文)、(4)頭皮之上˙頭皮之下(李筱峯)、(5)高等教育與民主精神(趙天儀)、(6)我們需要民主的大學系政(劉福增)、(7)讓校園的歸於校園(勞正卿)、(8)誰在破壞民主教育?(辛航)、(9)阿丁上學記(新秀)、(10)小朋友,我們來宣誓!(何言)、(11)中華民國與中共的兒童社會化(R.A. Martin作/施運強譯)、(五)專欄論述、(1)道統與正統無關論(錢崇梁)、(2)高學費政策合理嗎?(陳拙)、(3)愛國乎?誤國乎?(周鍾靈)、(4)愛國教育外一章(唐光華)、(5)從中泰賓館事件看國民黨的羣眾運動(蔣良任)、(六)新聞評議、(1)評各報對美麗島酒會事件的報導(卓國豪)、(七)中共問題、(1)中共的未來難題(楊安祖譯)、(八)世界之窗、(1)韓國的議會制度(謝亦飛)、(九)聲明、(1)對張化民案件的聲明(康寧祥)、(2)我們決心為言論自由奮鬪到底、(3)臺灣教會公報的聲明(金輔政)、(十)議壇春秋、(1)就我們所面臨的三項政治問題提出質詢(費希平˙黃信介˙康寧祥)、(2)省議會的求新與突變(吳哲朗)、(十一)黨外動態(編輯部)、(十二)臺北耳語(編輯部)、(十三)歷史˙人物、(1)追懷我的朋友李萬居(沈雲龍)、(2)殷海光教授年譜簡編(文德)、(3)「新卜算子」-紀念殷海光(何質彬)、(4)政治牢房-時代的鏡子(蘇念秋)、(5)淺探三百年來臺灣美術的時代意義(李欽賢)、(十四)民眾心聲、(1)聆聽鄉井的呼喚(許家格)、(十五)幽默小品、(1)豬也淪為難民(潘榮禮)、(十六)本期漫畫(CoCo˙畢孤)、(十七)有獎徵答(編輯部) 等。   此件為康寧祥發行、江春男總編的《八十年代》雜誌,為臺灣黨外雜誌的重要代表,有「黨外雜誌編輯群的搖籃」之稱,由學者以及新聞界從事批判性的政論,與黃信介發行的《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政治」運動兩條路線各自的代表。所謂「黨外」為中國國民黨之外的政治勢力,「黨外」在國民黨政府的治下運用創辦雜誌的方式表達立場、對抗國民黨政府,這些雜誌、出版品被稱為「黨外雜誌」,《八十年代》亦是其中之一。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

基本資訊

  • 日期
    推測年份(西元): 1979~197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