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自由時代雜誌社出版《鄉土時代》週刊總號273號

  此為自由時代雜誌社1989年4月23日出版的《鄉土時代》周刊總號第273號,內容計有〈台灣建國烈士與所謂「叛亂犯」!〉、〈喪權辱民的「一國」,保障獨裁的「兩府」-評一國兩府〉(鄭肇基)、〈「五一九」發揚人類大愛,總統府前紀念鄭南榕-鄭南榕治喪籌備會決議「五一九追悼大會」〉(江松青)、〈「我們一定要去,不能不去!」--訪黃華談「五一九到總統府前舉行入殮大典」〉(蔡有義)、〈葉菊蘭感謝大家關懷〉(葉菊蘭)、〈咱不可能用一條骯髒的布把桌子擦乾淨-專訪高俊明牧師談「愛與非暴力」〉(江瑞添)、〈港都回應鄭南榕〉、〈林洋港的「毆揍」之行-李登輝陰柔出招,林洋港歐洲行多災難〉(徐小強)、〈榮星案的「內神」與「外鬼」-分析榮星案慘的兩大關鍵因素〉(邱自由)、〈掛牌記者,實做打手-聯合報系記者充當軍特傳聲筒〉、〈調查局砲口轉向,翁文維滿身是傷-郝柏村與宋心濂聯手「倒翁」,「喝花酒」變成軍特內鬥〉( 鄭緯)、〈老子貪贓,兒子枉法-翁文維,翁祖焯違法亂紀如出一轍〉(李世傑)、〈黃華接任本刊社長〉等。   此物件為鄭南榕所創辦的《自由時代》系列雜誌之一。由於意識到出版審查之嚴峻,鄭南榕在刊物創辦之初便註冊了為數眾多的「時代」系列標題,以免後續因遭查禁而無法準時出刊,同時為保護雜誌上發文的作者,鄭南榕表示負責一且文則,並且不在目錄署名文章作者以保護作者安全。《自由時代》標榜著「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致力於追蹤黨國內幕、打破禁忌話題,也籌劃街頭社會運動――如「五一九綠色行動」。《自由時代》訴求黨外組黨,在民主進步黨成立後則主張群眾路線,對於較保守的公職路線則加以批判。   「黨外」一詞主要為非中國國民黨的臺灣政治勢力,而「黨外」政治勢力,主要的宣傳方式為「黨外雜誌」,「黨外雜誌」最早如1950年代的《自由中國》、1970年代的《大學》、《臺灣政論》,後在1980年代「黨外雜誌」發展蓬勃,代表刊物為《八十年代》與《美麗島》,最終,這股媒體趨勢在1986年民進黨成立、1987年解除戒嚴之後逐漸式微。「黨外雜誌」在當時激起了臺灣民眾的民主意識,也逐步促成了言論自由開放。(蕭淑玲,2006,153-155)。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創作地: POINT (121.54548 25.06158)
  • 地名
    製造地: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